有數據統計顯示,半數的兒童曾經遭遇過骨折,而暑期去醫院就診的骨折孩子的數量是平時的兩倍左右,其中一半孩子是自己運動、玩耍時發生了骨折,三成左右是與朋友嬉鬧中受傷所致,剩下約兩成是車禍等意外造成的。
也就是說,絕大多數兒童骨折是活動、運動傷,其中最容易導致骨折的就是滑板、輪滑還有現在流行的平衡車這類比較快速的運動,再有就是爬樹這種登高運動。
運動防骨折要注意三點
避免孩子在運動時骨折要注意:
1. 兒童骨折中,約三成是孩子在玩耍中因碰撞、推搡而失去平衡造成的。因此,孩子進行活動特別是滑板、輪滑這類速度較快的運動時,一定要避開人群過度集中的區域。
2. 運動場地要選擇視野開闊的地方,視野中不要有遮擋,一是為了孩子視野清晰,二是為了陪護的家長能時刻看到孩子。
3. 做好運動防護,護膝、護腕都不能少,最好戴頭盔,不要心存僥幸,認為一次不戴無所謂。
不能以疼痛程度判斷是否骨折
不能以疼痛程度、活動是否受限來判斷孩子是否骨折,因為有些孩子經常骨折,耐受力強,即使骨折也不會覺得疼痛嚴重,而有些孩子受傷后出于自我保護,即使沒骨折也會不運動或不活動受傷部位。
簡單檢查方法是:看看摔倒部位有沒有腫大、畸形,摸摸有沒有骨骼異常移動。如果摔傷手,不能只看手,還要摸摸手臂、肘關節、肩關節。如果可能傷及脊柱,不要讓孩子坐起或走路,可以摸摸他的頸、后背、脊柱,看看有沒有明顯錯位、腫大。如果是上下肢受傷,可按壓一下手指、腳趾,幾秒鐘后松開,看看手指、腳趾有沒有很快恢復紅潤。如果孩子受傷后意識模糊、惡心嘔吐,要警惕顱內出血。
這些只是初步檢查,最終確診還是要到醫院進行。
骨折程度等決定治療手段
如果孩子不幸骨折,是保守治療還是手術呢?專家指出,這不僅取決于受傷程度和部位,還取決于家長要求和孩子依從性。—— 以上摘自《大河健康報》
我院以中醫骨傷為重點,全面繼承和發揚富陽東梓關的治療接骨技術,其主要特色療法有:手法正骨、杉樹皮夾板固定、中藥內服外洗、百草筋骨膏外敷。在保持中醫藥特色、發揚手法整復傳統治療優勢的基礎上,利用現代先進的醫療技術全面開展各種復雜骨折的內固定術,全髖、全膝、全肩置換術,開展頸椎、胸腰椎創傷骨病、腫瘤等脊椎外科手術,開展關節鏡等腔鏡微創手術。